3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黄必康教授应邀为我院英语系师生作题为“莎士比亚研究的当代意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2025年云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创新发展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英语系主任徐莎老师主持。

黄必康讲授讲座现场
黄必康教授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曾任英语系副主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会长。他在莎士比亚研究领域造诣深厚,著有《政治与形式: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意象与意识形态》《莎士比亚名篇赏析》《牡丹亭》(莎士比亚戏剧诗体全译本)等多部代表性专著和译著,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
讲座伊始,黄教授开宗明义,指出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探讨莎士比亚研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独特价值。他从“现代性”切入,深入剖析了工具理性高速发展带来的多重影响,包括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的式微、人的主体性削弱以及认知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黄教授特别强调,当前人文学科面临边缘化危机,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也遭遇严峻挑战,人文精神的传承亟须重视。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富有洞见的解决方案,如唤醒心灵深处的主体生命意识、立足东方智慧等,为现场师生提供了深刻启示。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黄教授聚焦莎士比亚的当代价值,生动阐释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文化、人生意识,梳理了中国的百年莎士比亚历程。他以自己翻译的《牡丹亭》英文版本中的《人生百岁》和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人生七阶》两首诗歌进行跨文化对比,指出文学经典中的人类语言具有超越人工智能生成式语言模型的独特魅力,为理解汤显祖、莎士比亚等经典作家作品的当代价值开辟了新视角。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现场师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学术研讨氛围浓厚,尤其是展现出了对莎士比亚研究的学术热情。黄必康教授以深厚的学养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大家重新审视科技时代的人文价值,激发了师生对莎士比亚研究乃至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深层思考。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供稿:英语系